2025年10月17~19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 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以“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创新与范式转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的约400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齐聚一堂,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我院教师杨晓峰应邀参会。
会议聚焦二语习得的核心问题,设立了数智驱动与二语习得研究、语料库方法与二语习得研究、二语习得研究的本土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新发展等十个主要议题。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Wander Lowie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的袁博平教授、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的Masatoshi Sato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Eric Friginal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张晓鹏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蔡金亭教授、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的Marta Antón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徐锦芬教授分别围绕动态系统理论、超语、课堂二语习得、语料库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质量与测评、语言产出模型、课堂互动及话语分析进行主旨发言。会议设立了七个研究生专场和二十一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教师发展、语言加工、任务型语言教学等议题展开。
杨晓峰老师作为分论坛发言人,就其学术论文“Differential Roles of L2 Sentence Processing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in Accurate Language Use Across Skill Developmental Stages” 进行了汇报。该研究基于技能习得理论,系统探讨了在语言技能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二语句子加工的准确性与效率对语言准确使用的动态影响机制。汇报结束后,苏州大学张萍教授与中国海洋大学陈士法教授就该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此次研讨会有助于拓宽教师学术视野,带动全院教师队伍科研思维与能力的整体提升,为我院外语学科建设积累优质学术资源、凝聚研究力量,进一步夯实后续深入开展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对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提升我院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外国语学院 文、图/杨晓峰 审核/刘敏)